景德鎮云杰陶瓷有限公司
聯系人:胡先生
電話:13879886776
傳真:0798-8229020
網址:http://www.sxjyyx.cn
郵箱:750908079@qq.com
地址:景德鎮市高新區合盛路8號
在這份通知里,省工信委對沈浮未被評上大師表示了歉意,并指出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正在籌備中,沈浮還有機會。
沈浮的心里多少好受了一些,但他也不敢抱太多希望。在他看來,評選已經“全亂套了”。競爭已經陷入了非理性,他的同行為了評選,不是傾家蕩產、孤注一擲,至少也是不惜血本、代價高昂。
他沒打算像他們那么干。
大師潮
畫家紀長嶺與沈浮一樣,在此次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中落選。年前的一次朋友聚會中,紀長嶺與沈浮一見面便緊握著對方的手不放,頗有英雄相惜的悲壯感。
據沈浮和紀長嶺各自得到的內部消息:在景德鎮市的初選考試中,他們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四名。但到了省里,選出來的86人中,二人都沒在其列。
相比沈浮,紀長嶺心里要平衡一些,他好歹評上了一個“江西省技能大師”的稱號,該評選由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。沈浮沒有參加,即使是像沈浮這樣做了大半輩子陶藝的人,“之前也根本不知道還有這個稱號”。
在景德鎮,碰見一個大師并不算稀奇,甚至有“一堵墻倒下來,砸到十個人,七個是大師”的說法。
僅僅是大師的種類,從省級大師到國家級大師,不同機構組織評選出來的琳瑯滿目的大師稱號就有將近20種,包括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(下稱“高工”)、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、江西省技能大師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中國陶藝大師、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等。
根據景德鎮截至2012年初的官方統計,景德鎮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3人(約占全國的1/3),中國陶藝大師27人,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24人,省工藝美術大師74人,省高級工藝美術師1800多人,還有一大批深懷絕技的民間陶瓷藝人和陶瓷藝術工作者。
在名目繁多的大師中,最受認可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其次是中國陶瓷工藝大師。1979年,王錫良成為第一個景德鎮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。
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則是從1995年開始第一次評選,由江西省工信委及省輕工行辦等部門組織,迄今已經舉行6屆。2001年以后,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人數呈幾何倍數增長,由2001年的第三批19人猛增到2012年的第六批86人。
截至目前,根據景德鎮藝術陶瓷業內人士的非官方統計,加上在其他省份評上的大師,如今的景德鎮,省級以上大師就有300多個。
“太泛濫了!誰都可以成為大師。”當地一位藏家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,他曾經的同事,一位專門負責買菜的采購員如今也成為了大師。
景德鎮大師潮的興起是在本世紀初。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,由于計劃經濟模式與“大鍋飯”機制的弊端,使得景德鎮的陶瓷企業再也無法適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,大量訂單被浙江、山東等省份拿走,發展舉步維艱、瀕臨破產。本世紀初,國企改制風潮席卷瓷都,“十萬陶瓷產業工人一夜之間全部下崗”。這些人后來在自家的后院開起了小作坊謀生計,前面是門店,后面是生產作坊,條件好一些的,則有自己的畫室。
再后來,為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,江西省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大師評選,評選的大師一屆比一屆多,這些以小作坊謀生的陶瓷藝人相當部分成為了大師。
大師的稱號賦予這些陶瓷技藝者一種職業肯定和榮耀,但真正令他們對大師的稱號趨之若鶩的仍然是經濟利益的驅動。
多年形成的以大師稱號、職稱為定價核心要素的畸形價格評定體系,使得“大師”稱號成為作品價格的放大器。
“大多數情況下,大師的作品容易賣出高價錢來,不同級別的大師價格差異巨大。從省高工評上省級大師,價格馬上翻一番,再從省級大師評到國家級大師,價格又再翻一番,一年一個價。”上述那位藏家說,當然,同一級別的大師作品也會良莠不齊。例如,同是國家級大師,有的人作品可能只賣10萬,出類拔萃者之作品也許就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。
但無論如何,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,意味著更多的財富。這是市場的規則,雖然不規范的市場很可能會失靈,但更多的人仍然愿意跟隨著市場的規則走。
千萬買一個國家級大師?
2012年底,藏家熊晉生突然聽說一位他熟悉的女大師又上了一個臺階,被評選為國家級大師了。他很詫異,“根本不相信,就她那樣的水平也能評上國家級大師”?
基于對這位女大師社會人脈的信心,他收藏了不少她的東西。但他仍難以相信她能這么快就晉升到國家級大師的行列,“三年前她才剛評了省級大師。”
等到與她見面時,他驚覺:“她老得一塌糊涂,一個人一旦利欲熏心,根本睡不著覺。”
他說,評選這個事情確實讓人身心疲憊。
第六屆江西工藝美術大師評選,在景德鎮選送到省里面的名單中,初選的前10名中,有7人沒有進入最后的86人名單。
按照沈浮的說法,景德鎮初選的時候有190多人報名,通過現場考試,最后選定了前65名報江西省參與評選。但最終出來的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:很多連景德鎮的初選都沒通過的人,經其他地市報名到省里,最后反而評上了大師。
而評選的名額從最初宣布的要評56人,之后加到80人,再到最終名單的86人,也讓沈浮覺得很不嚴肅。
“真正的不公是官員參與到評選中來。”一位要求匿名的落選者對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說。
在《第六屆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細則》中,對于評委有這樣一條規定,“評審專家組由領導小組部分成員和聘請的專家組成,聘請的專家要求達到60%以上。”但事實上,此次評選領導小組組長為江西省的一位副省長,省工信委領導為小組常務副主任,其他成員包括省文化廳、省國資委等部門領導共11人。
“官員怎么能做評委呢?評委一定要找懂行的行家來當,最好異地的,他們對參評者不熟悉,這樣才能保證公正。但現在基本上是本地人做評委,這些人大多存在世襲或裙帶關系,最后評比的名額也就是大家瓜分一下,很難保證公平和公正。”熊晉生認為,官員的參與最終讓評選本身淪為了撈取個人或部門利益的工具。
在景德鎮,圈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:“百萬買一個省級大師,千萬買一個國家級大師”。
熊晉生抱怨,“現在就像市場招投標一樣,你只要達到一定的標底,大師的帽子就能戴上了。這樣一來,一些不會畫瓷器的,也能評上大師。很多真正有本事的卻不一定會去參評。”
但為了爭搶幾年一屆的大師名額,仍有人不惜傾家蕩產、賣房賣車,甚至借高利貸。“也有花了1000多萬沒評上,一夜白頭的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圈內人說。
殘酷的競爭現實催生了中介人生意。中介人一般會告訴參評人,他認識某某領導,有什么樣過硬的關系,可以去疏通。
就在沈浮得知自己沒有被評上之后,接到了一個電話,對方在電話里告知沈浮,給他50萬,他可以幫忙找關系。
“他說認識評審小組一個領導的侄子,可以幫忙操作。”但沒想到,到凌晨1點(那位領導)家里還坐滿了人,都是沒有評上的。”
不少落選者通過不同的渠道對評選結果表示抗議,最終才有了1月14日這份來自江西省工信委的通知。
“90%都是代筆”
“許多大師要拼命應酬拉關系,不然,誰來買他的作品?聽說哪里來了一個客戶,哪里來了一個老板,哪里來了一個領導,那得趕緊過去接觸。如果他那里正好來了買家,那他就得想盡辦法把人留住。這樣哪里還有時間畫畫?”熊晉生的講述很是激動。
于是,代筆這一職業產生了。
不僅是熊晉生,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藏家和玩家們都說,“現在景德鎮稍微有點名氣的,90%以上都有‘槍手’,從國家級大師到省級大師甚至高工,絕大多數都有代筆。”
熊晉生說,工筆畫對眼睛要求很高,年齡大的那些大師根本就沒法畫了。“至于那些本來就沒有真才實學、職稱完全靠買來的,那更需要代筆了。”熊晉生舉例那位剛剛評上國家級大師的女大師,陶瓷圈的人提起她都直搖頭,“她是做雕刻的,根本不會畫畫”。
90%是業內的一個普遍估算。根據熊晉生的總結,那些不會畫的大師、畫不動的大師、沒時間畫的大師、著急掙錢還債的大師,都是“槍手”在代筆。
替大師代筆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弟子,操作過程很簡單,一張瓷畫的大多數由弟子完成,師傅只要點兩筆再署上自己的名字即可。
而代筆的弟子除了跟著大師學習調色等,每個月能拿到2萬~3萬元不等,出師后還能掛上某某大師弟子的名號,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筆劃算的買賣。
就在記者采訪某位大師時,這位大師的畫作還被一個內行玩家當場指出是代筆之作。場面頗為尷尬。
但這也只有真正內行的人才能分辨出來,大多數人仍然無法辨別。“若干年后,當市場歸于理性,很多玩家會猛然發現,自己手里一堆贗品。”
本站部分新聞及技術文章摘選自互聯網公開信息,不具有商業性目的,不作為廣告宣傳,也不代表本公司的觀點,只作為交流學習使用,如果有涉及版權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?
推薦新聞